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4月,是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工作。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1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
学院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八个教研室。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点,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五个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学院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洛思想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河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中心”、2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4个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教育研究中心”“河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中心”与“河洛文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以刘振江教授为主持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效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四门课程为省级一流混合式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为校级精品课程,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依托的“让历史告诉未来”为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综合实力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不少业绩。在科研方面:学院成立以来,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青年及后期资助项目20余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余项,地厅级科研教学奖励50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30余部。
学院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先后邀请50多位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对开阔我院师生视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不同形式学术交流会、研讨会。近年来学院还积极承办了第三届中德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12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年会”(2011年4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会筹备会”(2013年6月)、“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研讨会”(2013年12月)、“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2014年6月)、“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培训班”(2015年7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2015年9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2016年8月)、第十三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20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国高端学术研讨会(2020)、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研讨会(2020)、第十一届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场三“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研讨会(2022年9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青年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学术研讨会(2023年7月)、“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研讨会(2023年8月)、全省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2024年7月)等国际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提高了学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
学院致力于发展成为有责任敢担当的立足洛阳、辐射地方、服务社会的地区性理论宣讲的重要人才基地。近年来,一方面积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先后获批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10余项,多次参与河南省委网信办、洛阳市委宣传部等政府部门的项目论证和决策咨询;一方面高度重视理论宣讲工作。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中,精选骨干教师组成理论宣讲团,承担学校、洛阳市乃至省内的部分宣讲任务,累计宣讲500余场,受益师生群众数万人,反响良好。先后有8名教师获得河南省优秀宣讲团员等荣誉称号。
学院领导班子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与全体教师一起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积极营造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和谐环境,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领先的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