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3月7日,风和日丽的下午,我院举行了师生“一对一”读书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出席本次读书经验分享会的指导老师有:院党委副书记苗贵山教授、李清聚、杨昳婧、刘晓丽及潘静四位博士。五位报告人依次对自己近一年来的读书心得进行总结汇报,并由老师当场指导,以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中收获更多成效。
潘诗彤分享的书目是《马克思靠谱》。她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个方面:从正值青春的青少年的角度出发,分别从“爱情”和“理想”两个观点并结合自身经历和书中内容,表明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精神契合、观念一致;而青年人也应该坚定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第二个方面:从思政专业的学生的角度出发,着重讲述了自己读书前对于“哲学”和“社会主义”的困惑与读书后的理解,并且最终呼吁广大同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而奋斗。汇报过程中,结合了大量自身感悟,以及对理论的琢磨品读,加之她幽默风趣的汇报风格,引得台下同学们阵阵掌声。
贾晨与师生们分享的书目是《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治理中国》及《保卫社会》。她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最大的收获在于要学会全面而客观的看待历史,同时要相信这个党,相信这个时代。《治理中国》及《保卫社会》皆提出了中国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积极去反省并纠正,应清楚认识到这些问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难以逃避的社会代价,依然要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及前瞻性。她以清晰的条理,对书进行分析,使大家在短时间内掌握了书的大致脉络。
李珍珍解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马克思传》及《哲学通论》。她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介绍了哲学基本派别在当代表现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应该反思人的存在;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与发展的科学,以及在社会与人的发展方面提到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在《马克思传》中,介绍了马克思在做任何决定都与恩格斯商量,听取他的建议才做决定。恩格斯对马克思在经济生活与工作上都有巨大帮助。在《哲学通论》中,她介绍了哲学不是抽象高深的,是对生活中问题的追问反思以及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除了本源和认识,还有对善,美,和人自身的研究,她对哲学知识进行冷静分析,带给大家更多思考的空间以及反思自己知识的漏洞与欠缺。
张利文介绍的是《美的历程》一书。该书第二章关于青铜饕餮。夏人铸九鼎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志。 随之兴起的就是巫史文化 宗教和政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出现了最初的一批“思想家”,即巫、尹、史,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他们“能够真实的想象某种东西”,这表现在青铜器上就是青铜纹饰的界定,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纹饰就是他们所“真实的想象的某种东西”,饕餮纹饰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威严、力量,但同时其产生具有历史合理性。在那个血与火的时代,吃人的饕餮正好是其时代的符号,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也是保护的神祇。带领大家欣赏青铜饕餮的美的同时必须要走进它的历史进程中。
董恩昌展示的是《大众哲学》《毛泽东传》和《中国哲学简史》。其中对《毛泽东传》他进行了着重阐发,不仅指出导师推荐这本书的用意所在,而且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提炼和概述,并选取了其部分读书笔记,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对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进行了总结和展示,号召同学们联系现实,不读死书,注重实际,响应领导的要求和号召,以真切行动实现读书的意义。
读书经验分享会是让我院学生分享自己在读书活动中所思所感,也给了同学们一个平台去展示自我。与此同时,导师们在对个人风采大加赞赏、专业知识充分肯定的同时,更是结合自己以往求学经验,对同学们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强调读书心得更注重的是对著作内容的领会,并结合现实加以思考。该活动切实有效地将学校“学风建设”主题与学院专业导师“一对一”特色结合起来,营造出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同学们受益良多。师生共探讨,书香溢马院,期待同学们在未来学习生活中收获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