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教授在我校开元校区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20世纪世界历史风云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的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子俊主持。
衣俊卿教授的报告从20世纪的历史风云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谈起,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脉络。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到70、8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兴起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鼎盛;第四阶段(70、80年代至今)多样化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与左翼激进理论的交织。二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包括民主社会主义、欧洲共产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非洲社会主义、拉美社会主义、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六个方面的实践与研究。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如何看待人和人道主义以及如何看待全球化五个方面的问题。
衣俊卿,1958年1月生,辽宁东港人,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2010年2月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先后发表了《实践派的探索和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文化批判》等学术著作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学科建设处 学生工作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