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3月6日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本学期第一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读书分享会在文科一802如期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苗贵山教授、21级研究生代表熊鑫鹏以及22级全体研究生参会。本期读书分享会的主题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的“实验报告”。
分享会伊始,苗院长对本次读书分享会的召开表示鼓励与支持,并做出了指导与期许。随后,21级研究生熊鑫鹏作为代表为22级研究生传达了读书分享会召开的目的与意义并分享了往期读书分享会的经验。
首先召集人周叶馨为大家介绍了本期读书会主题、选题原因、讲解人和篇目。
随后,主讲人闫朔鸣、席志奇分别进行分享。闫朔鸣主要从书目简介、基本思想和核心内容、经典段落、个人感悟四个方面来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讲评,主讲的内容主要围绕着笔记本《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所展开。正如闫朔鸣所讲,这部手稿是马克思彻底完成世界观和立场转变之后,为创立无产阶级新世界观继续进行的艰难探索。他紧密的联系工人运动,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积极成果系统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作和社会文献写成这一部手稿。
席志奇同学围绕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以及私有财产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等系列问题展开他的论述,席志奇梳理总结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总结了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反思和批判了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马克思批判了政治经济学把社会主义视为永世长存的社会制度的错误观点,并通过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的分析,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第二个方面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以及四个基本特征。第三个分析了异化劳动对私有财产的关系,第四个为手稿第一次试图从理论上论证了共产主义,第五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这五个方面是对整本著作的一个串联与概括。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相关评议。王建行讲到,在阅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时候,会觉得里边的文字有些晦涩难懂,但是仔细读下去的话,会有很大的收获,听完两位同学对这本书的一些讲解,让他对这本书有了更大的一些收获,也理解出原著的阅读必须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读并结合一些关于原著的高质量论文,这样更加有利于对原著的阅读与理解。
刘凡讲到,两位同学的感悟从原文中来,这种学习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马克思在《手稿》中反思和批判了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并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异化理论,马克思所说的异化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异化,但内容绝不限于经济:自由与必然、理想与现实、价值与现象、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都与异化相联系。马克思是把异化同私有制以及同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分析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
苑路漫说到,两位同学选取的经典段落赏析很有代表性。通过他们的分析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阅读方法,而且能真切地品味读原著悟真理的魅力。
李菲提到,通过两位同学的分享,使她对这本著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尤其是他们对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部分的讲解,从三个方面对三个概念进行阐述,使人清晰明了。她也进一步思考了如何理解私有制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
最后,苗贵山教授总结到:“此次读书分享会旨在让研究生们以经典文本研学为依托,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讲课能力、写作能力。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读书分享会有所收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哲学与经济学的第一次结晶,开创了哲学指导下的经济学研究道路以及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哲学发展道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正是以这种结合为基础的。通过本期的分享与评议,研究生们纷纷表示关于原著的理解不能只在一时,需要我们进行仔细的研读与思考,读书分享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