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正文

博·学坊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2024级研究生第七期读书分享会

时间:2025-04-01 15:45       发布人:王琳滋 

2025年3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4级研究生在文科一号楼802会议室举行“博·学坊”第七期读书分享会。本次读书分享会主要围绕德国古典哲学的主题展开学习讨论。

会议伊始,召集人简要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双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以《理想国》创立理念论,在洞穴寓言中追寻超验真理;亚里士多德以《形而上学》开辟逻辑学,用实证精神丈量现实世界。前者在雅典学院播种理想主义,后者为科学方法论奠定了坚实基础,师生间的思想碰撞凝练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千古回响。从神学到科学,他们的智慧基因始终流淌在文明血脉之中。

在关于柏拉图的分享环节,主讲人详细解读了柏拉图的人物生平、核心思想以及历史地位,并围绕柏拉图核心思想中的“理念论”展开论述,提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的二元区分,借助太阳、线段、洞穴三大比喻,揭示唯有灵魂转向理念世界,方能触及永恒的“善”。接着,主讲人介绍了柏拉图的“通种论”和“摹仿创世论”。尽管“理念论”因客观唯心主义倾向遭质疑,但其理性传统深刻影响了亚里士多德、康德等哲人,并为科学认知与政治理论开辟了新视角。

在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分享环节,主讲人则围绕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和“四因说”展开了详细地阐述。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否定了柏拉图抽象出来的“理念”;然而他将种属当做“第二实体”,再次回到了柏拉图的立场之上。在实体的构成原因上,亚里士多德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统一起来,消弭了柏拉图主义质料与形式相分离的困境,当然这也注定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有很多矛盾之处。但从整体上看,亚里士多德完成了希腊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的理论整合,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直至今日依旧照耀着人类探索真理的漫漫长路。

在最终的自由讨论环节,同学们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德性实践’、如何通过理论的学习引发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如何走向最终的‘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通过这种良性互动,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解。相信同学们在求知与探索的道路上,能始终坚持以创新思维洞察时代命题,用知行合一的力量推动文明进程。



上一条: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师来我院交流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与学风建设专题会

关闭

版权所有2016-2021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 471023 地址: 中国 河南 洛阳 洛龙区 开元大道263号 联系电话: 0379-6423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