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风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风建设 >> 正文

我院组织全体2021级本科生观看“向雷锋学习——支教那一年”云上直播

时间:2022-03-05 22:31       发布人: 

       春天的旋律又一次奏响了大地回春的乐章,不知不觉间,料峭的寒风已经变得柔和,春天就这样踏着她轻盈的脚步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伴着春风,我们迎来了“学雷锋活动纪念日”。雷锋同志只是个普通人,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人如何不普通!他用行动演绎了,什么是无私奉献!尽管他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却在传承中愈发熠熠生辉。其实,只要他的事迹还在继续作为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前行,那“他”就并未走远。

       为传承志愿精神、汲取榜样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月5日在文科二号楼组织全体21级本科生观看吹响“学雷锋”集结号,“云上故事会”的纪录片,让我们领略了“身体力行勤浇灌,支教花开别样红”的支教精神,让我们学习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精神。

       徐红丽同学说

       今天班级组织观看了“向雷锋学习——支教那一年”云上故事会,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大学的支教志愿者远赴山区,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的梦想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吃苦耐劳,用行动践行志愿者精神。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体会到雷锋精神的魅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弘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志愿者精神感染整个社会。

       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的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充分体现了志愿者团结、友爱、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们在学习志愿服务精神的同时,更应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践行者。

       焦文静同学说

       今天是3.5日学雷锋纪念日,我们班级组织观看了吹响“学雷锋”集结号,“云上故事会”纪录片。此次云上故事会围绕大学生的支教故事展开,青年大学生们下乡支教无疑是向雷锋同志致敬的最好方式之一。未来希望托付于青年。我看着一个个大学生自愿下乡支教,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描绘了一幅幅朴素却动人的美好画面,令我心中感触颇多。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身边”这个小故事。“我们在你们身边”这是青年支教老师对孩子们的宣言与承诺。孩子们并不是孤单一人,青年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孩子们,尽量给予留守儿童需要的陪伴与关注。我们日常体会到的只是一般人的生活,世界上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苦难。看着孩子们渴望读书、艰难读书的身影,令我感触甚多。条件越是艰难,越能体会到教育的必要性。

       从青年支教老师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了雷锋精神,体会到了青年教师的使命担当与坚定信念。“有你的祝福,没有过不去的苦”。孩子们灿烂无邪的笑容,是给青年支教老师最好的馈赠。

       李琳同学说

       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今年的这一天我观看了“向雷锋学习——支教那一年”2022年“3·5”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云上故事会直播,发生在志愿者们身上的故事着实令人动容。

       这些来自祖国各个大学研支团的青年志愿者们,即便有的经济条件也不太好,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一位同学到西部大山支教、热心帮助当地有语言障碍的小学生的暖人事迹。当小女孩发出第一个声音叫“哥哥”时,我看见这位同学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或许,此刻,他在为女孩儿激动,也在确定自己的选择无悔吧!

       正因为有这样许许多多秉持雷锋精神、甘愿付出的青年志愿者,那些大山区、贫困区的孩子们的生活才变得不一样,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祖国正在一批批接力者的努力下变得更好。是他们,也是未来的我们!

       谷禾有云“一颗星星惊醒了,更多的星星,天空之蓝并不减弱了光芒。”愿各位读者,积极投身奉献之流!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1级本科生学业发展规划书填写指导会议 下一条:我院组织全体学生观看《德耀中原––第八届河南省道德模范颁奖仪式》

关闭

版权所有2016-2021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 471023 地址: 中国 河南 洛阳 洛龙区 开元大道263号 联系电话: 0379-64231092